娱乐天地违法吗

新闻动态你的位置:娱乐天地违法吗 > 新闻动态 >

动脉浅解

发布日期:2025-07-20 22:19    点击次数:183

动脉,见于关上,无头尾,大如豆,厥厥然动摇。(《伤寒论》云:阴阳相搏名曰动。阳动则汗出,阴动则发热,形冷恶寒。数脉见于关上,上下无头尾,如豆大,厥厥动摇者,名曰动。)

一、核心定义与指下特征

位置局限:独见于关部(腕后桡骨茎突处),寸、尺部不可及。

脉形短促,无头尾(搏动范围小,不向寸、尺延伸)。

动态特征:如豆大:触感如豆粒圆滑突起,边界清晰。

厥厥动摇:搏动急促有力,动摇不稳,类似豆粒在指下跳动。

兼脉特点:

常兼数象(脉率快),因“阴阳相搏”而气血激荡。

形象比喻:

如豆粒置于关部,圆突跳动,急促不稳,寸尺皆无踪迹。

二、操作手法要点

定位关部:食指、中指、无名指分按寸、关、尺,独察关部脉动。

动态感知:轻触即感豆粒状搏动,注意其动摇不稳之态。

三部对比:确认寸、尺部无同类搏动,排除整体脉象干扰。

三、临床意义(主病)

脉象特征:脉形如豆,滑数有力,厥厥动摇,关部尤显。

动脉的脉象特点是同时见有短、滑、数三种脉象的特点,其脉搏搏动部位在关部明显,应指如豆粒动摇。故《脉经》说:“动脉,见于关上,无头尾,大如豆,厥厥然动摇。”

临床意义:常见于惊恐、疼痛。

机理分析:动脉是因阴阳相搏,升降失和,使其气血冲动,而脉道随其气血冲动搏动而成。痛则气结,阴阳不和,气血阻滞;惊则气乱,气血运行乖违,脉行躁动不安,则出现滑数而短的动脉。故《濒湖脉学》有“动脉专司痛与惊”之论。

疼痛与惊证:

剧烈疼痛(如疝气、急腹痛):气血逆乱,局部冲激。

惊恐、心悸:心神不宁,气血骤乱。

阴阳失衡证候:

阳动证:汗出、烦热、口干(阳亢迫津)。

阴动证:发热伴形寒、乏力(阴虚阳浮,失于温煦)。

崩漏/失血:

阴血骤损,阳气浮越,脉气失稳。

四、现代医学视角

生理基础:桡动脉局部血流动力学紊乱(如血流加速、血管张力突变)。

常见病理场景:

交感神经亢奋:疼痛、焦虑→儿茶酚胺释放→局部血管痉挛或扩张。

高动力循环:甲亢、贫血→心率快、心搏增强→关部脉搏短促有力。

血管舒缩障碍:偏头痛、雷诺综合征→局部血管异常收缩/扩张。

与浮脉的鉴别:

特征

动脉

浮脉

位置

仅关部明显

寸关尺三部皆表浅

范围

短促如豆,无头尾

整体脉位浮于皮下

按压力度

轻按即显,重按仍跳突

轻取即得,重按减弱

病机核心

阴阳相搏,局部气血冲逆

气血趋表,抗邪于外

五、形成机制(中医病机)

阴阳相搏:

阴阳失衡,相互搏结,气血逆乱冲激于局部(关部为气血升降之枢)。

阳动(阳气偏盛):

气亢迫津外泄→汗出。

阴动(阴血亏虚):

虚阳外浮→发热;阳损不温→形冷恶寒。

六、总结与应用提示

辨证关键:关部独见+如豆动摇→提示气血逆乱、阴阳相搏。

结合症状:汗出→阳动;

发热形寒→阴动;

剧痛/惊悸→气血冲逆。

动态观察意义:

动脉短暂出现(如疼痛发作时)→邪实冲激;

久病见动→阴阳离决之危象(如心衰、休克前期)。

现代提示:非特异性指标,需排查心血管疾病(心律失常)、自主神经紊乱或急性应激状态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